联系我们 | 反馈留言
欢迎您,访问湖北省融资担保业协会官方网站!

省再担保集团:2023年新型政银担合作简报第4期(总第49期)

发表日期:2023-04-19 阅读1474次 来源:本站

本期目录

  • 2023年一季度全省新型政银担合作业务情况通报

  • 2023年3月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通报

  • 部分合作担保公司一季度“开门红”情况


2023年一季度全省新型政银担合作业务情况通报

2023年一季度,湖北省再担保集团坚持准公共性定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再担保“增信、分险、规范、引领”功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业务规模持续增长,顺利实现“开门红”。

一、业务进展情况

3月新增新型政银担项目8274笔、金额80.03亿元,金额同比增长35.95%。1-3月新增项目19888笔、金额177.72亿元,金额同比增长35.01%。当前在保项目172458笔,在保余额659.97亿元,其中,支小支农项目在保余额656亿元、占比99.4%,单笔500万元(含)以下项目在保余额595.85亿元、占比90.28%, 支小支农主业突出。

分地区看,1-3月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市州分别是武汉(32.73亿元、3797笔)、宜昌(24.37亿元、4090笔)、十堰(12.31亿元、948笔)、荆州(11.3亿元、448笔)。分合作担保公司看,1-3月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有武汉市融资担保公司(30.29亿元)、湖北省中小微担保公司(27.94亿元)、宜昌市担保集团(10.79亿元)、襄阳市担保集团(7.5亿元)、荆州市融资担保集团(5.76亿元)。分银行看,1-3月银行参与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规模靠前的有省联社系统(77.81亿元)、建设银行(25.56亿元)、工商银行(21.21亿元)、湖北银行(15.42亿元)、武汉农商行(8.41亿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开门红”顺利告捷。省再担保集团引导合作担保公司锚定一季度目标任务奋力冲刺,一季度共有55家合作担保公司完成序时目标任务,其中宜昌市担保集团、黄石担保集团、恩施市信泰担保公司、郧阳区信达担保公司、崇阳县金信担保公司等21家合作担保公司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以上,襄阳市担保集团、荆州市融资担保集团、宜都市丰源担保公司、秭归县金桥担保公司等25家合作担保公司新增业务规模同比翻倍增长,合力实现再担保体系一季度业务“开门红”。

(二)银担携手共同发力。省农信联社将新型政银担合作目标分解下发,纳入内部目标考核,一季度省农信联社新增业务77.8亿元,同比增加107.5%。农业银行湖北分行首笔“国担e贷”线上担保贷款业务落地,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提供增信,在线办理信用类融资业务,满足了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工商银行湖北分行建立科技型企业“白名单”,主动对接名单内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三)业务模式创新发展。一是“301”模式担保贷款增长迅速。联合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9家银行推广“301”(3分钟申贷、0人工干预、1键式提款)担保贷款模式,实现贷款申请、审核、放款全线上化操作,一季度末“301”模式担保贷款在保余额252.7亿元,同比增长73.5%。二是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省科担公司推出“科担专精特新贷”等业务产品,专项服务全省“专精特新”企业,一季度共为46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4亿元。三是“荆楚融担码”运行顺利。在全省再担保体系的推动下,“荆楚融担码”运作机制不断完善,知晓度不断提升,上线三个月已有715户小微企业通过平台申请担保贷款,其中28个市县的314户成功获得贷款11.2亿元,担保政策“码上知”、贷款“码上办”初见成效。

(四)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省再担保集团赴武汉、鄂州、襄阳、宜昌、十堰、黄石、黄冈等地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题调研,全面掌握各地数字化转型情况和需求。组建国担数字化平台建设专班和大数据风控平台建设工作专班,研究推进国担数字平台的实施和运用,全力攻关担保大数据风控平台建设。通过智能审查等技术实现风险的精准防控和高效审查,实现再担保代偿补偿等核心业务的全自动审核。

(五)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迎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业务风险防控专题调研,对标国担基金制度和要求,持续优化代偿补偿制度和操作流程,规范代偿补偿项目审核。一季度,先后向省担保集团等11家合作担保机构拨付代偿补偿资金3909.6万元,政策功能充分发挥。持续做好担保机构准入、授信审查及保后审查,动态调整合作担保机构风险分类。

(六)业务培训提能蓄力。联合省融资担保业协会打造担保行业培训品牌“荆楚担保课堂”,第一期培训邀请全国业内资深专家、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会长秦恺专题讲座,线上线下共1800余人参加培训。及时召开2023年“开门红”推进会暨一季度业务培训会,精准调度开门红工作,解读合作业务规定和重点产品方案,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通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22〕19号)精神,省再担保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科技担保体系建设和业务发展。现将2023年3月情况通报如下:

一、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

(一)专营机构设置情况截至2023年3月末,再担保体系内合作担保公司中,除武汉中喆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暂未设立科技担保专营机构以外,均已成立科技担保专营机构。(二)合作协议签署情况截至2023年3月末,参与新型政银担合作的70个市县已全部完成“4222”科技融资担保新型政银担合作协议签署。

二、科技融资担保业务落地情况

(一)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023年3月,共有35家合作担保机构新增“4222”科技融资担保业务87笔、金额36063万元。截至目前,共有62家合作担保机构实现“4222”科技融资担保业务落地,当前在保业务1312笔、金额39.53亿元。由省科担公司联合各地担保公司共同实施的“科担联合贷”产品业务在保项目44笔、金额18140万元,“科担联合贷”新增业务规模排名靠前的合作担保公司有黄石市融资担保集团(3400万元)、鄂州市中小担保公司(1350万元)、公安县民生担保公司(1000万元)、湖北国创担保公司(1000万元)、沙洋县宏盛担保公司(1000万元)、仙桃市财源担保公司(1000万元)、枝江市金桥担保公司(1000万元)。科技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开展卓有成效。

(二)业务推进扩面增效。在省金融监管局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全省科技担保体系成员实现全省新型政银担合作担保机构全覆盖,合作银行数量和业务落地规模得到双提升。通过协同工商银行、湖北银行、汉口银行等省行、分行开展业务培训与宣讲、实地走访市县担保机构等方式,推动科技担保业务落地见效。截至2023年3月,全省科技担保体系内有业务落地的合作担保机构达到62家,与年初相比,增幅达到40.9%;合作银行达到28家。

部分合作担保公司一季度“开门红”情况

宜昌市担保集团:一是全力推动业务上量。一季度新增担保业务11.6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2.44%,较去年同期增长58.50%。在保余额50.77亿元,较年初增长19.10%。其中,直保业务6.37亿元,在保余额17.22亿元;批量业务4.33亿元,在保余额18.39亿元;创业担保业务0.97亿元,在保余额15.16亿元。新增科技担保业务1亿元,在保余额6.65亿元。二是创新专项金融产品。推动市财政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八项举措》,谋划“再担总对总”“科技担保信用贷”“乡村振兴担保贷”等产品落地方案,重点加大对科技企业和“三农”市场主体支持力度。三是推广线上融资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向中小微企业大力推广“荆楚融担码”,安排专人线上受理融资担保需求,放款成功134笔3.22亿元,授信审批中99笔5865万元,正在受理项目41笔1270万元,正在申报项目8笔2660万元。四是推进市县一体化体系建设。推动市政府召开市县一体化专题会议,组织召开2023年第一次董事会、股东会,确定投资(增资)方案和增资扩股协议,目前已与当阳、远安、夷陵区3地进入协议签订阶段。

襄阳市担保集团:1—3月新增担保业务2187笔,新增金额9.60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6.57亿元,同比增幅达216%;在保余额达27.96亿元。明确业务发展重点,择优扶持,优化配置的经营战略,积极引导担保资源向小微、“三农”、科创型企业集聚,公司小微企业数量及金额占比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支小支农支科取得明显成效。一季度减免担保费达741万元,平均担保费率仅0.23%,加大担保增信支持力度,协调合作银行贷款利率优惠,助力综保区进出口企业发展,联合襄阳综合保税区、工商银行开发“创汇贷”产品;支持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推出“枣阳肉牛养殖快担快贷”业务产品;加大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荆州市融资担保集团:一是业务规模再创新高。一季度累计新增195笔、担保金额6.3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一般“4321”项目累计新增31笔、担保金额1.38亿元;创业担保累计新增83笔、担保金额2.68亿元;科技担保累计新增3笔、担保金额0.1亿元;“总对总”项目累计新增77笔、担保金额2.09亿元;“再担园区贷”累计新增1笔、担保金额0.05亿元。二是合作覆盖面持续扩大。扩大银行合作面,与农行签订合作协议,并与邮储银行、交行达成合作意向。完成浦发银行、邮储银行准入授信,截至2023年3月底授信为38.06亿元。扩大普惠金融产品合作面,与邮储银行达成个人创业批量贷款合作意向,与农业银行达成银担创业贷批量担保业务合作协议,为小微企业、“三农”主体提供更丰富的普惠金融产品及服务。三是创新融资担保产品。为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更好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引导作用,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和创业就业,推动经济社会有序稳定发展,主动与共青团荆州市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接,根据我市具体情况,制定了“青创贷”产品方案。

黄石市担保集团:一是任务完成“好”。一季度纳入国担基金、省再担体系的新型政银担业务发生额225笔4.52亿元,完成省再担保集团下达全年8亿元任务指标的56.5%,完成市金融局下达全年12亿任务指标的37.6%。同比增幅“高”,一季度新型政银担业务发生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25倍,首季基本达到了去年全年的发放额。二是首担首贷“增”,一季度首担首贷168户,占一季度发生户数的75.67%,比去年首单首贷户增长3.29倍。创业担保“新”,一季度再担创业贷发生额109笔金额597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94倍,且为全部新纳入新型政银担业务。三是东楚融通“红”,一季度“东楚融通”平台新增注册用户3366户,累计注册用户8905户;新增撮合贷款42.3亿元,累计撮合贷款110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0.18%,注册用户、融资额分别同比增长7.6倍和6.28倍。四是应急循环“快”,一季度集团下辖市诚发小贷公司应急转贷业务发放120笔,服务中小微企业80户,发生额7.084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8%。

鄂州市中小担保:一季度共为全市424家市场主体提供担保融资4.96亿元,户数同比增长424%,担保额同比增长28%。一是暖企心,“两进两送”解难题。在资金需求旺季,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增信放大作用,撬动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通过进企业送服务、进银行送产品的“两进两送”活动,“一企一策”解决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推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二是优服务,“码”上办理提效率。依托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广应用“荆楚融担码”契机,加快推进业务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下沉平台服务、便利线上申请精准对接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打破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畅流“金融活水”的信息壁垒。今年以来,全市已有45家小微企业通过“荆楚融担码”线上申请担保融资2.13亿元。三是送政策,减费降负增信心。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惠企减费政策,按照“应减尽减,应免尽免”原则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一季度已为全市424家市场主体减免担保费561万元。

秭归县金桥担保:一是优化担保流程和服务。一季度新增担保项目1694笔、金额3.9亿元,金额同比增长93%,年度目标完成率70.9%。二是持续加强风险防范,秭归县财政局分别拨入风险补偿金50万元、保费补贴162万元及26万元业务奖补资金,提高了公司的担保能力和可持续经营能力。第一季度对部分在保企业上门回访,做好保后管理,追踪了解代偿企业反担保人的情况,通过上门催收及法院诉讼等方式,回收代偿款92.6万元。

恩施市信泰担保公司:一季度新增担保业务88笔,担保金额1.6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8.52%,在保项目160笔,在保余额3.21亿元,其中支小支农在保余额3.11亿元,占97.04%;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在保余额2.93亿元,占91.45%。

郧阳区信达担保公司:一季度重点推广宣传“产业升级贷”“助企纾困贷”业务,新增融资担保业务255笔34319万元,其中新型政银担业务252笔,31570万元,存量直担3笔27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06%。推动“员工下企业”服务行动全面展开,营造助企纾困的浓厚氛围。走企业进车间,引导企业捋清发展思路。规定员工在办理担保业务时,不吃企业饭、不用企业车,树立服务理念,畅通办事渠道,严肃工作纪律。

崇阳县金信担保公司:一季度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101笔,金额2.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5%。融资担保在保额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在保户数209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7.1%。

来源:省再担保集团

邮政编码:430061            电话:027-86657570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欢乐大道1号东湖国贸中心A栋宏泰大厦26楼
鄂ICP备2021004039